联系我们

公司地址:济南市天桥区济洛路与汽车厂东路交叉口中凡鲁鼎广场1-1-301室
联系电话:400-800-2239

巧借宫氏脑针,助力紧密型医共体建设

2019年以来,界首市人民医院医共体建设呈现快速发展阶段,成员单位由原来的10家增加至13家,并筹建了界首市人民医院南区,全部挂牌运转。界首市人民医院充分发挥龙头作用,制定了《界首市人民医院紧密型医共体建设实施方案》、《2019--2023年总体建设发展规划》、《专家帮扶工作方案》等紧密型医共体政策文件,多次组织召开工作推进会,分析医共体基金预算,域外就诊及分布情况,梳理大病、多发病域外就诊情况等。牵头成立了“一房两办十三中心”,利用医院的技术及人才优势,精心组织、加强指导,为医共体单位提供人财物和技术保障,构建基层首诊、双向转诊、急慢分治、上下联动的分级诊疗机制,选派优秀医师团队深入基层开展帮扶服务,专家团队按时到卫生院坐诊查房、手术、进一步促进了优质医疗资源下沉切实做好“50+N”病种下沉、分级诊疗、慢病防控等职责工作;,让群众就近享受到了优质医疗服务,加快实现“90%的病人住院不出县”的医改目标,初步构建起了专家门诊、远程会诊、双向转诊、资源共享的良性就医格局。

为加强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建设,梁成名院长上任伊始,制定了“抓两头,促中间”的建设思路,一手抓市医院的专科发展和医疗技术提升,针对县域外就诊前十位的病种,积极推进专科发展,在鼓励临床科室积极推进分级诊疗、50+N病种下沉的同时,通过提升市医院专科服务能力积极引导县域外就诊患者的回流;另一手抓村卫生室的建设,结合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主题教育,带领班子成员对医共体下属的105家村卫生室和社区卫生服务站进行全面走访调研,提高了医共体内公共卫生服务经费村医的分配比例,积极鼓励村医扎根本地,努力做好公共卫生服务和家庭医师签约服务,并积极呼吁落实村医政策,稳定村医队伍;通过派遣帮扶医疗队和全职帮扶相结合的方式,专家资源上下贯通,全面提升乡镇卫生院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服务能力,提升急诊手诊率。

为进一步推进中医药适宜技术,更好地为人民健康服务,2019年11月,界首市人民医院将宫氏脑针这一中医药管理局高新适宜技术推广项目作为一项技术品牌在医共体内各卫生院推广应用,经过培训让医共体内卫生院医生都拥有这项技术,成为基层卫生院解决疑难杂症、留住病人的“定心丸”。

梁成名院长是中国中医信息学会宫氏脑针研究会副会长,多年来,梁院长注重宫氏脑针的传承与发展,并运用宫氏脑针治愈了大量的患者,深受广大患者好评。宫氏脑针操作简便,能治疗各种疼痛及各类老百姓常见的疑难杂症,具有见效快,无创伤、花费少的特点。非常适合在基层卫生院推广应用。

界首市人民医院于2019年11月15日成立宫氏脑针界首工作站,把“宫氏医学”这一强势品牌扎根界首,惠及界首及周边地区的人民群众,北京宫氏医学研究院院长、宫氏神经调衡理论与技术创始人宫长祥教授亲自来工作室坐诊并开展临床教学等学术活动。并在医院门诊大厅及界首市人民医院南区开展宫氏脑针义诊活动,一连数天的义诊宫长祥教授、梁成名院长及团队治疗患者数百人,让界首的老百姓切身体验到了宫氏脑针的神奇作用,也吸引了许多外地患者慕名而来。为使各基层卫生院医生全面掌握脑针治疗技术,宫长祥教授亲自为基层卫生院医生授课培训,宫教授知识渊博,讲解生动,使20余名基层医生在短期内很快掌握了脑针的操作技能,为医共 体内各卫生院培养了一批不走的技术人才。事实上,这只是界首市人民医院扎实推进医共体建设的一个缩影。

金碑银碑不如老百姓的口碑,一传十十传百,宫氏脑针治大病的消息不径而走,如今,在界首市人各乡镇,人们茶余饭后见面都要问一句见面话,“他大娘,你上卫生院扎针了吗,看我的老寒腿让梁院长扎好了”。

目前,宫氏脑针这项简便易行、针到病除,深受老百姓欢迎的新技术已走进寻常百姓家,为广大老百姓带来了福气和健康,也给乡镇卫生院带来了病源和活力,原来村卫生室门前冷冷清清、门可罗雀,一天也来不了几个病人,现在乡卫生院、村卫生室的门前停满了三轮车,电动车,都是十里八乡前来扎针的病人,陶庙镇孙小集村卫生室村医陈宝说:“自从学了宫氏脑针后,现在,医生们可有事干了,一天到晚都是来要求扎针的,轻的病人扎一次就有感觉,重的扎一个疗程基本就好了,病人都是高兴而来满意而归,大家都感谢谢梁院长为老百姓带来了这么好的治病方法”。

据统计;2019年1-9月份较2018年同期,市外就医人次同期下降,基金支出同期下降,卫生院上转市医院病人量显著提升。共 体内乡镇卫生院实施外科手术占乡镇住院病人数的9%,较去年同期上升。界首市人民医院巧借宫氏脑针,助力紧密型医共体建设初步取得了“就医时间降、服务效率升;看病费用降、经济效益升;诊疗差错降、管理质量升;县外就诊降、县域诊疗升”的良好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