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0-800-2239
行业新闻
宫针见闻|战役中的“脑针”身影
来源:    宫氏脑针 发布日期:2021-11-09         

去年年初以来,新冠疫情发生,宫氏脑针全员参与到抗疫中,贡献了宫氏脑针的一份力。

2020年2月,中国中医药信息学会宫氏脑针研究分会根据党和政府指示精神,号召动员全国的脑针从医者及脑针学员,要求全员行动、人人参与,迅速投身到这场史无前例的抗疫斗争中。宫氏脑针发明者、宫氏脑针研究分会终身名誉会长宫长祥,在坚持每天坐诊的同时,开通了防治热线电话,24小时不间断地接听来自全国各地电话;分享个人最新研究观点,解疑释惑,指导各地脑针从医者抗疫。

各地近者如山东聊城,远者如湖北、贵州、江西、海南、新疆等地都不断传来用脑针防治新冠肺炎的最新进展。

海南省中医院急危重症医学部王森是宫氏脑针第27期高研班学员,积极响应宫氏脑针总部的号召倡仪,勇跃报名参加了支援武汉抗疫的艰巨任务。与本院医疗队一起,抵达武汉后,便立即投入到日以继夜的紧张救治中。2020年2月21日至3月29日期间,首次尝试使用脑针治疗,并取得了可喜成果,积累了临床经验,对抗击疫情及新冠肺炎的防治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不久前,在江西南昌召开的“中国中医药信息学会宫氏脑针研究分会学术交流高峰论坛”上,他以《宫氏脑针在治疗新冠肺炎中的应用》为题,介绍了在武汉用脑针治疗新冠肺炎患者的经历,其中治愈23名患者的真实案例。

治疗中,宫长祥与王森医疗小组长途连线,视频会诊,通过“一对一”诊断,认真分析研究病情,推出“脑针方案”,实行“一人一策”手段,治疗新冠肺炎见效快,脑针的救治作用充分凸显,使23名重症患者转危为安,治愈出院。普通型患者常见的咳嗽、发热、腹泻、鼻塞、嗅觉失灵等症状明显减轻。

去年2月9日,武汉协和医院西院区收治一位69岁姓朱的男性患者,己告病危,一直使用高流量吸氧机吸氧,随时准备气管插管。3月8日脑针介入治疗,当时患者气促、呼吸困难、心悸、疲倦懒言,氧合指数仅120mmHg左右。王森医疗小组坚持神经调衡理念,以扶正气,调阴阳为法,当天实施第一次针疗。24小时后的第二天下午再去扎针时,患者精神大为好转,不用吸氧既可以与医护人员交谈,说明气短心悸明显改善。患者于3月25日停用吸氧机,病危改病重,于3月29日病愈出院。

另一位年龄58岁的熊女士,入住上述同医院的重症病区30天,入院后情志抑郁、心悸失眠、动则加剧、夜不能寐,不思饮食,个人对所有治疗方案缺乏信心,有排斥心理,认为自己不可能再走出重症病区。曾多次请精神科医生会诊,给予抗抑郁药物治疗,但效果不佳。3月8日,宫长祥指导王森医疗小组,综合分折了患者情况,针对患者因肺病入侵、情志不遂导致的肝郁气滞,脑针给予扶正祛邪,疏肝解郁调和阴阳。第一次针疗后,患者当晚安静入睡,第二天之后各种症状明显改善,患者也露出了久违的笑容。患者于3月16日痊愈出院,出院前特意给医护人员送来了感谢信,感谢医疗队的精心治疗和辛勤付出,信中写道:“脑针给了我第二次生命”。

1629168726497qwrvd2aycfcimage.jpg

面对此次新冠肺炎疫情,宫氏脑针通过不断探索,不断创新。脑针将进一步发挥应有的作用,为人民生命健康做出更大的贡献。


1625465080243cn5j4kcxtzfimage.jpeg

宫氏脑针:探索治疗“五瘫”

宫氏脑针是由宫长祥独创的一项崭新医疗成果。其理论及技术得到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的认证,被列为高新适宜技术推广项目;是齐鲁医派中医药特色技术整理推广项目。

1627125104120.jpg

作为一种新型治疗方式,宫氏脑针的显著特点是创伤小、痛苦少、费用低、疗程短。利用中西医相结合的原理,对神经调衡理论进行了深入探索,打破“传统禁区”,将治疗重点转到了中枢神经上,开辟一条中医治疗的新思路。

走出传统意义上“头疼医头、脚疼医脚”的模式,实践中由初期以诊治脑瘫儿童为主,逐渐发展到现治疗内科、骨外科、儿科、妇科、五官科、皮肤科等多种疾病。

2019年宫氏脑针在临床科研领域又取得重大突破和发展,在有效治疗顽固性疼痛、股骨头坏死、风湿类风湿性疼痛、强直性脊柱炎、中风后遗症、脑瘫、截瘫、皮肤病等多种病症的基础上,经过一年的临床研究和实践,对癌症、哮喘、糖尿病、“四衰”(心衰、呼衰、肾衰、肝衰)、“五瘫”(脑瘫、偏瘫、截瘫、婴儿瘫、脑炎后遗症)等顽症,初步摸索出新的有效经验。


(作者|牧天)


微信公众号

400-800-22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