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0-800-2239
行业新闻
宫氏说五瘫丨小儿脑瘫的五大类型
来源:    宫氏脑针 发布日期:2021-12-01         

小儿脑瘫这个病很棘手,家中一旦出现这样的患者,会给家庭与社会带来沉重的压力和负担。那么临床上,小儿脑瘫都有哪几种类型呢?


1手足徐动型

早期常常表现为四肢、头面部或全身肌肉的蠕虫样不自主运动。紧张、兴奋时加重,安静时减轻,入睡后多动消失。

多动症状在进行有意识的动作时尤为明显,如取拿物品时不能顺利接触,而是上肢高举或伸向后方,摇动,全身用力,面部肌肉活动增多,表情怪异。由于颜面肌肉、舌肌及发声肌肉受累而常伴有语言障碍。

2痉挛型

脑瘫患儿大多数属于这种类型,也是最为常见的临床类型。患者双大腿处展困难,膝部屈曲不易伸直,腓肠肌收缩而致跟腱挛缩。竖立抱起时两下肢伸直、内收并内旋,两腿交叉呈剪刀状。行走时呈剪刀状痉挛性瘫痪步态,足尖着地。上肢表现为肘、腕关节屈曲。

3共济失调型

这种类型较少见,主要表现为小脑病变体征,常见眼球震颤,辩距不良,步态不稳、摇晃及意向性震颤等。肌张力偏低,腱反射不亢进。

4其他类型

①强直型:主要表现为铅管样或齿轮状肌张力增高等锥体外系症状,腱反射不亢进。

②肌张力低下型:表现为肌张力低下,但腱反射存在或亢进。

③震颤型:表现为静止性震颤,与锥体外系受累有关。

脑性瘫痪儿常由较广泛的脑损伤引起,所以合并其他神经系统异常者较为常见。

例如,25~80%的患儿伴有智力低下;25~50%的患儿合并癫病等。

1627125104120.jpg



宫氏脑针:探索治疗“五瘫”

宫氏脑针是由宫长祥独创的一项崭新医疗成果。其理论及技术得到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的认证,被列为高新适宜技术推广项目;是齐鲁医派中医药特色技术整理推广项目。

1625465080243cn5j4kcxtzfimage.jpeg



作为一种新型治疗方式,宫氏脑针的显著特点是创伤小、痛苦少、费用低、疗程短。利用中西医相结合的原理,对神经调衡理论进行了深入探索,打破“传统禁区”,将治疗重点转到了中枢神经上,开辟一条中医治疗的新思路。

走出传统意义上“头疼医头、脚疼医脚”的模式,实践中由初期以诊治脑瘫儿童为主,逐渐发展到现治疗内科、骨外科、儿科、妇科、五官科、皮肤科等多种疾病。

2019年宫氏脑针在临床科研领域又取得重大突破和发展,在有效治疗顽固性疼痛、股骨头坏死、风湿类风湿性疼痛、强直性脊柱炎、中风后遗症、脑瘫、截瘫、皮肤病等多种病症的基础上,经过临床研究和实践,对癌症、哮喘、糖尿病、“四衰”(心衰、呼衰、肾衰、肝衰)、“五瘫”(脑瘫、偏瘫、截瘫、婴儿瘫、脑炎后遗症)等顽症,初步摸索出新的有效经验。


(作者|牧天)



微信公众号

400-800-22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