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偏瘫患者进行康复,除了使用必要的药物外,需要开展有针对性的康复训练。
1、运动疗法。运动疗法是通过主动运动、被动运动来改善运动障碍的治疗方法。主要内容有关节活动度训练、增强肌力训练、姿势矫正训练和神经生理学疗法等。在脑血管卧床期,主要进行体位转换、被动运动、保持良好肢位、起坐训练以减少压疮、关节挛缩等并发症,为日后康复训练打好基础。在离床期应进行坐位训练、平衡训练、起立训练以促使患者肢体功能的提高。在步行期则主要以步行训练、改善步态为主。
2、作业疗法。作业疗法的目的是最大限度地提高患者自理、工作、饮食等日常生活能力,提高生活质量是最好地回归家庭和社会的方法。主耍训练包括运动能力训练、认知训练、日常生活能力训练、自助器具使用训练等。
3、语言疗法。可根据患者的语言情况和病变部位诊断出障碍类型,然后运用不同的方法,通过听觉、视觉、触觉等多种途径的刺激引发并强化患者的正确语言反应。
4、心理疗法。有效的心理治疗能增强患者的学习能力和主动参与意识,主要方法为支持性心理治疗、理性情绪和行为疗法等。
5、文体疗法。文体疗法是采用体育支持,以运动项目及娱乐项目对患者进行训练,使患者的身体机能得到改善、提高,并且可以改善其不良的心理状态。主要有轮椅技巧、偏瘫体操和各种球类运动等。
6、其它疗法。理疗、水疗的应用均有特殊的作用;传统医学利用针灸、中药配合康复也具有独到之处。
宫氏脑针:探索治疗“五瘫”
宫氏脑针是由宫长祥独创的一项崭新医疗成果。其理论及技术得到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的认证,被列为高新适宜技术推广项目;是齐鲁医派中医药特色技术整理推广项目。
作为一种新型治疗方式,宫氏脑针的显著特点是创伤小、痛苦少、费用低、疗程短。利用中西医相结合的原理,对神经调衡理论进行了深入探索,打破“传统禁区”,将治疗重点转到了中枢神经上,开辟一条中医治疗的新思路。
走出传统意义上“头疼医头、脚疼医脚”的模式,实践中由初期以诊治脑瘫儿童为主,逐渐发展到现治疗内科、骨外科、儿科、妇科、五官科、皮肤科等多种疾病。
2019年宫氏脑针在临床科研领域又取得重大突破和发展,在有效治疗顽固性疼痛、股骨头坏死、风湿类风湿性疼痛、强直性脊柱炎、中风后遗症、脑瘫、截瘫、皮肤病等多种病症的基础上,经过一年的临床研究和实践,对癌症、哮喘、糖尿病、“四衰”(心衰、呼衰、肾衰、肝衰)、“五瘫”(脑瘫、偏瘫、截瘫、婴儿瘫、脑炎后遗症)等顽症,初步摸索出新的有效经验。
宫氏脑针全国统一热线:400-800-2239